孫思邈評傳在線閲讀-大醫與孔子與孫思邈最新章節列表

時間:2016-12-29 05:17 /衍生同人 / 編輯:沐歌
《孫思邈評傳》是幹祖望寫的一本軍事、帝王、丹藥類小説,內容新穎,文筆成熟,值得一看。《孫思邈評傳》精彩章節節選:年“中醫耳鼻喉 科國際培訓班”於廈門市“中國廈門國際中醫培訓 寒流中心”。此講義是用於其中 一班“提高...

孫思邈評傳

作品字數:約22.2萬字

作品篇幅:中長篇

小説狀態: 全本

《孫思邈評傳》在線閲讀

《孫思邈評傳》章節

年“中醫耳鼻喉 科國際培訓班”於廈門市“中國廈門國際中醫培訓 流中心”。此講義是用於其中 一班“提高班”的。

“谷氣通於脾,六經為川,腸胃為海,九竅為注之氣”與《素問·通評虛 實論》“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”的思想指導下而作出如此安排。

正因為《要方》的開端創始,步之於塵的所有鉅著,都沿着這個路 以繼承與發展。例如唐·王燾①的《外台秘要》用兩卷(卷 22、卷 23);宋·王

懷隱主編的《太平聖惠方②》用三卷(卷 35—卷 37);宋·政和年間(1111

—1117 年)政府編纂的《聖濟總錄》③用六卷(卷 114—116、卷 122—124); 明·周

定王朱棣④的《普濟方》用十卷(卷 53—57、卷 60—64);徐圃的《古 今醫統》;王肯堂的《證治準繩》;清·政府編篡的《醫

宗金鑑》都有大量耳鼻咽喉種種疾病的材料。甚至本丹波康賴①的《醫 心方》用一卷(卷 5);朝鮮金禮蒙②的《醫方類聚》用十卷(卷 71—80)的

大量篇幅來集中討論耳、鼻、咽喉疾病來足耳鼻喉科從業人員在理論上、 臨牀上的要。如其孫思邈不開拓這條通途,不可能有這樣的追隨者。

還有如藥酚舟裹塞鼻內、劑吹鼻內、藥灌鼻腔、傅法、拭法、法⋯⋯

(以用於鼻病)、以刀決潰泄膿、漱法、噙化法、熱敷法、鐵篦熨法、燒 鐵釘烙法、拭法、填塞法、煙燻法、咋法⋯⋯(以上用於腔、咽喉病)、

直塞耳中法、劑滴耳法、艾灸法、桃葉火灸法、以藥物作枕法⋯⋯(以用 於耳病)等豐富多采的外治法,作為內治等法的輔助。而且內中很多方法,

至今還在臨牀上取用。更有由此而得到啓發而衍化出來的外治法,更不勝枚 舉。

大家都知國外的耳鼻喉科並不包括腔病,凡在齶弓之者屬腔 科,齶弓之才是耳鼻喉科。但我國的中醫耳鼻喉科還是把齶弓之

一切疾病包羅在內,沒有腔科,這還是《要方》遺風,也可以説是孫思邈 模式的耳鼻喉科。

(七)對骨傷科的貢獻

在孫氏之,可以説沒有過骨傷科專業書。雖然據《醫籍考①戴,有《亡 名氏金創瘲瘈方》、《華忙外科方》、《療癰疽金創要方》和《甘伯齊療癰

① 王煮(?),唐·郿縣(今陝西郿縣)人。撰有《外台秘要》40 卷,有 1104 門,醫方 6000 餘首,刊行 於 752 年。

② 王懷隱(925—997 年),五代、北宋·睢陽(今河南商丘)人,初當士, 成名醫。主編《太平聖 惠方》100 卷,分 1670 門,方

16834 首。從 987 年開寫,至 990 年完成。

③ 《聖濟總錄》200 卷,分 66 門,方 20000 首,成書於 1111—1117 年。

④ 朱棣為明太祖第五子,封周定王,博學多才。主編《普濟方》,為中醫文獻 中至今還沒有其他鉅著可以 超過他。原為 168 卷,經《四庫全書》改為

426 卷, 凡 1960 論,2175 類,778 法,61739 方,書成於

1406 年。實際工作者為授滕碩、 吏劉醇⋯⋯等人。

① 丹波康賴,為本有名的漢方醫學大家。考其先祖是中國漢靈帝六世孫 阿留王,因避戰,於應神天皇 時至本。撰有《醫心方》10 卷,成書於 982

年。

② 金禮蒙,朝鮮國 15 世紀人,官集賢殿付校理。主編《醫方類聚》266 卷,分 92 門,方藥 5 萬餘首,1443

年開寫,歷 3 年於 1445 年完成。

① 《醫籍考》即《中國醫籍寫考)80 卷,本·丹波無胤撰,刊於 1831 年。是一部中國古醫書內容提要 的鉅著,收載醫書三千幾百種。

疽金創方》四種,但遺憾的是我們已 無法見到,唐代是否存在也未知?此外還有《葛洪時備急方》、《劉

涓子鬼遺方》兩書存在,但者僅僅在卷七中有熊虎狂犬傷,無傷骨科病 之可言。者的卷二,全文都是金瘡,可惜的是“傷”多而“骨”少。因之

《要方》卷二十五的“卒”、“蛇毒”、“被打”、“火瘡”和《翼方》 卷二十的“從高墮下”、“金瘡”等,可以因為把傷骨科集中而作為最早的

一部專業書,恐怕不會遭人反對的。一致公認為中國第一部傷骨科專業書是 藺人的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②》,卻在孫氏逝世之 170 年而才問世。

孫氏對骨、筋和肌的生理、病理化觀點,都是從《內經》有關“腎 主骨”、“肝主筋”、“脾主”(見《素問·宣明五氣論》)的指導思想

上出發的。入一步地探索到“腎生骨髓”(見《素問·陽應象大論》)、

“髓海有餘,則卿狞”(見《靈框·海論》)、“髓傷則銷鑠胻酸”(見

《素問·要論》)等腎與骨髓、骨髓與骨的生理、病理化的聯繫。所以 他的“補骨髓”、“堅筋骨”、“”的藥物 50 餘種,提出了用藥物促

骨髓、骨質、肌的生修復,使筋骨堅強有思想的形成,亦所必然。

《要方·備急·被打》中對於因跌打蚜像等損傷所致的昏厥、內臟損傷、 出血等危重症候,運用復甦、止、止血、補血和化瘀五法,直到今天,還

奉為非此不可的常規。

雖然華佗早已有沸散以止,但無方傳,僅僅耳聞而已。孫氏用大及葉,搗取其,內以止“腕折骨損,不可忍者”(見《要方·備急·被

打》),在傷外科治療學中又是創舉。在《要方》之的《劉涓子鬼遺方》 雖然也有過“當歸散方”、“黃散方”⋯⋯等止方,但在理論上都不及 大颐雨

也有學者,認為葛洪的小板局部固定骨折療法,再傳到《仙授理傷續 斷秘方》(見“醫治整理補接次第訣”第 20 節“須用杉木皮縛之”,第

24 節“縛用杉木皮數片”,第 26 節“用板子一片”)而得以不絕於世, 其主要功績也有賴於《要方》的橋樑作用。

(八)對外科的貢獻

治療外科病,早在西周(公元 1066— 771 年)就有“掌瘍、潰瘍、 金瘍、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”的“瘍醫”(見《周禮·天官》),但外科文

獻很少。在《要方》之,僅有《靈樞·八十一篇·癰疽》和《劉涓子鬼遺 方》。但者只有 19 個外科病和極簡單的病名、病狀、病機和予。而且這

19 個病中,生者僅六例,佔 31.58%,者有 13 例,佔 68.42%,亡率之

高足以驚人。所以在臨牀沒有什麼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。者作者,出行 伍,一生隨軍治病,是一位軍陣外科醫生,其書五卷中第二卷“金創”,純

屬軍陣外科學。卷一、第三,俱為化膿兴仔染,如一般膿、癰疽、腺炎、 闌尾炎⋯⋯之類。卷四為方劑、外用藥,同時也有泛泛而談的涉及癬疥、皮

膚病、黧黑斑、酒渣

(48 / 111)
孫思邈評傳

孫思邈評傳

作者:幹祖望 類型:衍生同人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